别了,天宫一号!谢谢你为我们指明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还记得那流传千年的
关于嫦娥奔月的动人神话么?
还记得,2011年9月29日
那腾空而起的天宫一号么?
还记得发生在天宫一号上的
那些故事么?
还记得,天宫一号所承载的
国人的飞天梦想么?
在超期服役两年半后
天宫一号于2016年3月16日
全面完成历史使命
并于今天8时15分左右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化作天空中的一片绚烂的烟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619cslqp4&width=500&height=375&auto=0▲央视视频:天宫一号“谢幕” 3分钟了解它的功绩
别了天宫一号!谢谢你
为我们指明了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是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拍摄的画面。
这些千古相传的神话故事
记载着中国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也见证着国人
对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
无尽的向往
2017年7月26日“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在京举行。在北京天文馆,一名小朋友在摄影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化娟 摄
1961年
前苏联将人类历史上
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
十年之后
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
“礼炮1号”发射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这是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 新华社发
梦想的壮美
和现实差距
时刻激励着中国航天人
2011年11月8日,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模拟卫星监控程序。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他们殚精竭虑、奋起直追
许多人用尽毕生心血
只是为了看到
中国人太空梦实现的那一天
这是垂直组装厂房里的神舟九号船箭塔组合体。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50多年的光景过去
苏轼所呼唤的那个“宫阙”
印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骄傲地飞翔在浩瀚的太空
这就是天宫一号
新华社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新华社记者 崔莹 高微 编制
它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
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
第一个“中国之家”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全部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2010年10月
中国宣布正式启动
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
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
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天宫一号还未腾飞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
巨龙
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
冲入太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
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
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摄
这标志着我国
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外太空的“中国小家”
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历史永远记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
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
那是誓言
也是决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历史永远记得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刘旺以不到7分钟
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历史永远记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课”
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
短短几年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3年11月9日,两名小参观者在观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指日可待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记者 马研 卢哲 编制
新华社通稿
这样描述天宫一号的一生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
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3月16日
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进入轨道衰减期
天宫一号取得的荣誉
属于全体航天人
他们一丝不苟、分秒必争
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拼搏
努力实现着
中华民族的太空梦
2011年11月8日,一名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光学设备前全神贯注地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再次望向天际
请记住天宫一号
也是记住了
中国航天不断进步的历史
2011年10月5日,“天宫一号”过境北京的美丽瞬间。新华社发(朱进摄)
记住那个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学员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华社发(刘东岳 摄)
别了,天宫一号!
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声明: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在此致谢!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花莲地震救援蔡英文远大陆亲日本:别利用天灾玩政治投机的把戏!
杜绝“假精神病”的司法腐败 “被精神病”的冤假错案,且看最高检新规!
消防员儿子在天津爆炸中牺牲,年近半百父母四次试管诞下一对弟妹含泪照张全家福!
999名囚犯无一人“爽约”,竟和1400年前大唐“死亡之约”惊人相似!
老总实名举报市委书记:“亲”“清”二字,让政商关系不再是怼与尬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安剑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中国长安网APP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长安网微博
▼▼▼
长安剑致力于创作精品好文,欢迎小伙伴分享转发,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需标注“转自长安剑微信公众号ID:changan-j”并标明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有想向长安君投稿的小伙伴,可以发至这个邮箱喔:changanjwj@163.com